寒(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一、 概述概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我国农村中小 学所取得的成绩是众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目前,在我国农村普遍实 施了根本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 不仅巩固和加强了农村义 务教育“普九”成果,同时还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进程。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 育结构单一,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应试教育积重难返,一些地 方往往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标, 致使农村教育与 当地生产和群众生活脱节,忽略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长 此以往,必将影响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农村中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并且已经成 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本人利用寒假时 间对所在的淮安市保滩镇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 二、调查方式二、调查方式 我选择了访谈和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通过调查,得到丰富的 信息。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整理,得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本次 调查我重点采用访谈法,正是想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谈的方式, 探询 我镇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 在访谈人群选择上,我依据典型性、广泛性原则,采取发散的方 式,寻找可以影响到乡村义务教育的各大主体,分别和一部分学生、 教师、家长等进行了访谈。 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三、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 经过分析整理,我概括出了我镇义务教育的现 状如下 现状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的严重短缺首先体现在教育经费的严 重不足。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仅占 GDP 2的比例。就这 2而言,绝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小学教育中,等到 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经费到了区、县、镇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手中,再经 过层层卡扣, 最后到达农村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学校的几乎是微乎 其微。 由于教育经费的严重短缺,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设施缺乏、 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体美劳等不少课程都因教学 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所谓现代化的教育设施也是 绣花枕头,成了摆设。 现状二师资力量薄弱 本人所处的乡镇,六处小学中,除了中心小学师资力量相对较为 雄厚一点外,其他小学,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 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 化、知识面窄的问题。六处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 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试想,这样一支队 伍担负着我镇中小学教育教学、 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艰巨的 任务,谈何容易 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最主要的原因 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使 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课教师,以解燃眉之急。 现状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数十年来, 农村中小学教师一直无法走出这一应试教育的怪圈, 究其原因是一些 区、县、镇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学年末,拿中考升学率、非毕业班 优秀率、合格率,统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关 系到老师的晋级加薪。于是乎老师们也顾不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素 质教育”,一味汗水加时间,有道是“不管黑猫白猫,考得高分就是 好猫”。长此以往,师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现状四德育教育令人堪忧。 重智育轻德育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一些 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 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 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 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 生等现象绝无仅有。 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五、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策略 根据调查的情况,笔者建议,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应当采取以 下策略 对策一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 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 资源用到实处。 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 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 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对策二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 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对策三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 为教师“减负”。 对策四 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 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 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 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 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 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